返回 私密与表现 ——解读邓箭今 鲁虹

艺术中的真可能比美更重要。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意义重要。艺术家都有意通过作为视觉思想的例证的艺术品来揭示意义。今天的艺术批评更关注这些意义是否同时具有真实性,而不是关注传统的视觉愉悦的关照。艺术家已经成为哲学家过去担任的角色,指引着我们思考他们的作品表达的东西。这样,艺术的事实就是关于经验艺术的那些人。它也是关于我们是谁、我们如何生活。”

(美)阿瑟·C·丹托(1)

 

私密与表现

——解读邓箭今

鲁虹

    只要对艺术家邓箭今的创作进行一番必要的回顾,我们并不难发现:这位资深艺术家近年的创作与前些年的创作,在艺术风格上是完全不相同的。事实上,在前一阶段(1993年——1998年),他的作品在造型上显然更加接近于学院派写实的传统,只不过从表现与感受出发,常常使用了漫画般的夸张语言、非常态的人物造型与超写实的构图方式。而在具体的艺术表现上,邓箭今则主要采用一些干涩的、结巴的、厚涂的、生猛的色彩。与此相关的是,他画面上的笔触基本上是用画笔或用画刀摆放上去的。但在近一阶段(2001年——2007年)(2),他的创作在造型上无疑更加写意、更加自由,也更加接近于传统艺术的“意向造型观”,至于在具体的艺术表现上,可以说,用色更加湿润、用笔更加流畅,更加强调运动的过程与留下时间的印记,也更加注意偶然性在绘画过程中的作用。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前者更加接近于浅浮雕的效果,后者更加接近于水墨人物画的效果。于是,我十分关心的问题是,邓箭今为什么要在艺术风格上进行如此巨大的转换?他为什么不延用以往的风格去画新的题材?也许,一个最容易给出的答案是,他希望超越过去,重塑自我。不过,这样的答案尽管正确,却未免空泛,相当于一句十分正确的废话。

那么,更加令人信服的原因究竟出自何处?这几天,为了较好地回答这一问题,我不仅认真研读了邓箭今十多年来创作的大量作品,也与我的朋友,如杨国辛、李邦耀等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这样的过程对于我是非常有帮助的。结果我发现,虽然在邓箭今的所有创作中,叙事性一直是很重要的因素,而且他始终强调对亲身经历或“自我形象”的表达,但在前后两个艺术阶段里,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具体地说吧,在前者,他有意无意地在追求将个人感受社会化,以尽力表现“对生命的追问与关怀”,(3)他这一阶段作品涉及的文化主题大致有:当下人的虚弱无助、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暴力的威胁、道德的崩溃、个人隐私的不受保护等等。如果按照一些西方艺术史家对类似作品的定位,他在当时的创作似乎可以放在“邪恶的现实主义”范畴内。我甚至认为,艺术家的这种追求与当时强调观念表达的大潮流十分有关,这就使得他常常是想办法在一个宏大叙事的框架内塞进个人感受的东西。倘若要说,邓箭今以往的作品多少显得有些牵强、生硬,其原因也正在如此。当然,这些因素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他的艺术表现中。比如他参加“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1996年)的系列作品《身份》就很说明问题。在这组作品中,为了强调身份与人之间存在的一种十分无奈关系,他在画中女人的头像与身体上画有大量暗示身份证的数码符号。相对此前的作品,个人感受性的东西明显是减少了,概念则在过分突出,显得比较干。以致有朋友认为,为人率意、富于感性的邓箭今在其作品里表示了一种分裂的“人格”。毫无疑问,画这样的画,对于邓箭今来说,绝不可能享受创作的快乐。

我猜想,邓箭今要么是清楚地意识到了以上问题,要么是深深感受到了以前创作模式与自己的本性相去甚远。所以在1998年以后,他一直在寻求超越过去与学院模式的路径。所幸的是,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他在2001年后终于寻找到了一种崭新的创作模式,这也使他的艺术风格发生极大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他自己也好,他周边的朋友也好,都认为更加符合他的本性,而且,画味更足,更耐看,艺术的品质也更高一些。

首先,他已经不太考虑外在的看法,更多是从本人的特殊感受与体验出发。此时,他的艺术目标是在艺术与性的边缘狎嬉,而艺术的母题也随之转向了对“身体”的表现。不过,他并不是像“新古典主义”画家那样,即从“传统主义”与“大男子主义”的角度对女人体进行“理想美”的表现,而是大胆地涉及了艺术表现的“空白地带”——这当中包括对性与同性恋等问题的表现。准确地说,他既表现了一种不太为人们关注或熟悉的生存状态或境界,也揭示了生命的本能、无意识与非常态状况,因此会给人以一种直击内心深处的震撼,并引发人们的相关反思。我很同意批评家杨小彦的看法,即在这类绘画中,“他把自己作为‘他者’,同时又作为‘主体’。深切地表达了处身在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狭窄地域的窘况。而另一个邓箭今则是面对青春的诉说者,他内心的生命力促使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回顾青春期的各种情态,并把青春作为真实的对象而不是主体,不断地呈现在画面上。”(4)不可否认,他的这一类绘画对于那些长期经受传统文化与正统文化教养的人来说肯定是一种严峻的挑衅。据我所知,这不时会给他参加展览与发表作品带来麻烦。好在一个开放的社会越来越重视与人生存相关的所有文化问题,所以理解他这类绘画作品的人也越来越多。其实,与色情类绘画,还有色情网络用各种人体来搞色情诱惑完全不同,由于他的作品强调的是直面人类生存的现实世界,进而以无所畏惧的姿态挑战传统禁忌或突出当代与个人的价值立场。根本不能简单地用“脱”字与“色”字来概括。这一点人们只要加以认真比较与研究,是不难体会得到的。

再者,为了很好地表达个人秘密经验或服从于个人的艺术天性,他智慧地将一些有意味的艺术图像吸收到了非常有个人特点的色、线、面、笔触与构图中,这无疑是非常不简单的。那阴暗、暧昧或迷茫的色调、那放松、流畅或随意的曲形笔触、那出神入化的人物造型、那油水分离的肌理效果,还有那虚拟化的画面空间安排无不与作品的艺术主题水乳交融,所以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艺术本体的角度看,我认为,邓箭今的近作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而且对于“找个好图像就意味着一切”的时髦做法也是很好的反击。批评家漆澜前不久在上海策划了一个名为“超越图像”的中国当代油画展,他的本意是要反拨只关注图像以迎合市场与外国策展人,却忽视艺术本体质量的恶劣做法。对此,我深为理解,可惜他忘记了,在架上艺术的创作中,特别是涉及到对现实的关注与观念的表达,图像终究是无法超越的。邓箭今近作的巨大启示性就在于:虽然在当下的绘画创作中,图像的作用十分重要,但如果没有特定的个人感受、观念文本与艺术技巧的支撑,仍然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图像并不能代表一切。不过,如果仅仅由于有人滥用图像就一味攻击图像本身,那是很不专业、很不明智的。关于后一个问题,我会专门撰文谈及,在此就不多费笔墨了。

2008-1-31于深圳美术馆